更新时间:2023-03-15 点击:
986
中国新任总理李强在上任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力求重振对国家经济的信心。
他表示,上周设定的增长目标——5%——“不容易”实现,但补充说“经济正在企稳并再次回升”。
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受到北京零疫情政策的影响。
由于人口减少和失业,挑战也迫在眉睫。
近年来,随着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巩固权力,打压从科技公司到补习行业的私营企业,投资者的信心也受到了打击。
为了消除这些担忧,李先生说:“去年一段时间,对民营经济发展有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这让一些企业家感到担忧……民营经济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会有更多的空间。”
李克强也对美国采取了更和解的语气:“中美应该合作,必须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剿无益。” 对任何人。”
作为上海市委书记,他监督了重创中国经济中心的最严厉的零 Covid 封锁之一,导致许多人没有食物。 党内官员经常不遗余力地执行被视为习近平标志性政策的政策,该政策在广泛抗议后于 12 月被推翻。
尽管李先生的任命在 10 月份的党代会之后几近确定,但他只是在两会期间才被正式任命,即周一结束的中国立法机构和最高政治咨询机构的年度会议。
作为总理,他现在的任务是管理中国经济,他的晋升令许多人感到意外——与几乎所有前任不同的是,他没有在中央政府工作的经验。 但他被认为是习近平的忠实拥护者,2002 年至 2007 年期间,他曾在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之一浙江与习近平密切合作。
“运行国务院机构需要一些调整,但他可能在零疫情期间进行了一些‘练习’,因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必须与国务院机构密切配合,他甚至接管了疫情 领导小组几个月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 Victor Shih 说。
“在习近平关心的问题上,灵活的余地很小。但他[李]可能更有说服力。”
经济学人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苏岳指出,李克强没有利用这个机会提出新的经济措施。
“这意味着至少在他上任的第一年,李强对政策决策的自主权有限,政治局会议仍将是评估中国政策方向的关键。”
她补充说,由于缺乏“制度性措施”,投资者的信心不会立即恢复——即使李克强看起来像一位在浙江和上海有良好业绩的“亲商总理”。
习近平是自毛泽东主席以来最有权势的领导人,也在上周的两会期间获得了历史性的第三个国家主席任期。 这也是五年前取消总统任期两届限制后的普遍预期。
“这是我第三次担任国家主席。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的重任,”习近平周一表示。
“安全是发展的基石,稳定是繁荣的前提。
“我们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